’
方临盘算着,收回思绪:‘无论如何,淮安府城中,新任知府都会是其中关键一环,就算不能化作助力,也决不能变为阻力……明年开春对方就会履职,就看看此人何等样的人了。’
……
时间匆匆,春节很快过去,董祖诰辞别,去往京师,淮安也迎来了新任知府。
方临是城中最先得到对方消息的一批:“颜时登,此人就是蒲知府之后,淮安新任知府了,背景深厚,内阁中那位颜姓阁老就是此人长辈。”
“不过,此人只是三甲出身,如今不到三十,就青云直上,做到了四品官、一地知府、封疆大吏,这已经不是背景深厚可以做到了,过往政绩必然极为凸出。”
当日,颜时登到来,或许是从当初那场辩论大会得到启发,在全城百姓面前组织了一场宣讲会。
“淮安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方大人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传于圣阙,就连我今日之宣讲,都是效仿方大人,拾人牙慧……”
颜时登说着,看向方临,这话极给面子,展露善意,姿态放得颇低。
城中大家族、百姓目光纷纷都是望来。
伸手不打笑脸人,方临自然不会失礼,露出和善笑容,谦逊作揖:“颜知府过誉!”
“忝为淮安知府,是颜某人之幸,为官一方,必兢兢业业,造福一地百姓……”
颜知府具体宣布了三件事:一、注重水利,修堤固堤,使淮安不再遭受水患;二、注重学政,上报朝廷,对寒门加大资助,为淮安在应天国子监争取更多名额;三、鼓励商业,开放包容,团结大族,共谋发展,共为百姓谋求福祉。
这三条一一对应百姓、士人、大族,极大获得了淮安各方好感。
回去路上,方父、方母都在说此人好话。
“这个颜知府,看着是个好官。”方父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