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铁路,这如何能让杨荣为代表的南方势力服气。
站在武英殿下,杨士奇抬头仰视着这座大明朝的权力中心,心里不知道作何感想。
或许是因为王回不在,而徐硕又以皇帝态度为主,所以这北方没人挑头争夺利益,双方也难得心平气和的讨论了起来。
在这样轰动的消息下,后续的许多新闻都显得黯然失色。
直到朱高煦走入偏殿内,他们才松了一口气,继续对朝廷的其它事情讨论起来。
在大明百姓平均一年也就每户十几贯收入的环境下,朱高煦对最低收入二十贯的吏员和动辄几十数百贯俸禄的官员已经足够优待了。
十月初一,随着每年第四刊的《大明报》在全国各地刊发,整个社会瞬间热闹了起来。
徐硕隐晦看了一眼偏殿,只觉得这位曾经令自己敬仰的陛下,心里似乎藏着许许多多事情。
自己能为他做的,其实也十分有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