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靖难攻略 > 第336章 离经叛道

第336章 离经叛道(9 / 10)

朝廷的开支也会逐渐增大,如今维持山东和辽东的学子就学,每年就需要支出近百万贯。”

“因此儿臣想,教习还是得精练些,让太学毕业的学子在地方上兴建中学,采取五年教育,进一步培养学子。”

朱高煦说着自己想法,可朱棣听后却皱眉道:“按照你的说法,这官学和中学读完就十年了。”

“十年时间,有几家百姓能供养起十年不事劳作的学子?”

朱棣不懂教育体系,但他知道百姓的情况。

想让一户百姓培养一个十年不事劳作的学子是很困难的,虽说大明的官学不用学费,朱高煦口中的中学大概率也不需要,但问题不是学费,而是纸笔砚墨等费用。

按照当下的价格来说,一个学子上一年的学,在纸笔砚墨上就得投入三五百文。

这笔钱看上去不多,却是一两亩地的收成。

天下那么多百姓,有多少人能在吃饱饭的同时拿出一两亩地的收成来养活一个学子。

“儿臣知道,所以儿臣会为这群毕业的学子找工作。”

“不管是里长还是粮长、吏员,按照新政给出的俸禄来说,他们他们的俸禄都不算低,足够养活一家人。”

“儿臣知道百姓养不起,但百姓如果能养起一个,那便是全家吃喝不愁。”

朱高煦与朱棣对视,可朱棣却迟疑道:“以利驱使,也容易被其所害。”

朱棣说的还算委婉,如果说得难听些就是这些学子很容易成为一次性耗材,因为常年耗尽家财来维持他们读书而带来的贫穷,很容易让他们在成为基层官员胥吏后变得贪婪无耻。

“总有人能守住本心,也总有人会前仆后继。”

面对朱棣的担心,朱高煦一句话让朱棣这样的人都忍不住口干舌燥。

合着在朱高煦心里,这些耗费十年心力培养出来的学子只有几年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