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下了吗?群臣看到后有什么反应?”
“反应不小。”听朱高煦询问这件事,亦失哈面色略微凝重,可朱高煦依旧稳如泰山。
乡试通常在八月初九举行,考试主要分为三场,第一场主要是三道四书题,四道经义题,以及五言八韵诗一首。
第二场则是以五经题,诏判表诰题为主。
第三场则是以当下时务的五道策题为主,需要考生根据结合经史典籍,根据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
从这三场考试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儒家经学是乡试的主要核心内容。
乡试若是考中,便可称举人,其中第一名则是称解元。
对于这些东西,朱高煦不能说都做了更改,但也不能说保留了很多。
三场考试没有变化,但第一场的四书经义题目只有六道,新增算术一道。
第二场的五经题,诏判表诰题没有做出更改。
第三场的策论被精简,给出的题目有四道,分别是国外、藩属、政务、军事等四道策论。
这四道策论的题目,分别是“鞑靼与大明问题”、“大明与藩属问题”、“朝廷内政要务问题”、以及“朝廷军事兵马问题”。
鞑靼与大明是军事和、政治、外交问题,与藩属是外交和经济问题,朝廷内政要务则是对民间那些杂项和胥吏盘剥的问题,朝廷军事兵马主要以卫所制度作为问题。
这些策论如果能冒出几个惊艳之才,那朱高煦就没有白出。
另外单从科举制度来看,朱高煦的改动不大,只是增加了算术,并将策论的回答范围放宽,让考生可以从经史典籍之中走出,以当下眼光讨论当下问题。
虽说改动不大,可科举的一点改动,都需要考生们花费百倍时间来学习揣摩并回答问题。
地方上的考官们不敢透露题目内容,因为他们清楚谁敢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