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些东西都是能降低四川百姓负担的政策,如果由你这个四川人操持,那四川百姓的接受程度也会高些。”
“况且,四川的乡绅富户势力不大,无法与朝廷对抗,四川的新政会比山东施行的更快更好。”
朱高煦说完了自己想说的一切,蹇义全程听完,不得不佩服朱高煦对四川的古今了解。
作为吏部左侍郎,山东新政他自然一直在关注,同时也看到了许多好处。
不得不说,提升吏员待遇确实增加了开支,可官派吏员也减少了贪腐案例。
大明在洪武年间虽然田赋定额三千万石,可实际上百姓承担的却是四千万、五千万乃至六千万石。
因为胥吏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他们发明的“淋尖踢斛”可以说坑害了无数百姓。
这种情况不止是大明存在,而是历朝历代都存在。
自古而今,许多皇帝只看纸面收税,觉得自己不过每亩收二三十斤米,怎么就会让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
可实际上,他们收的这二三十斤米,是下面那群胥吏盘剥吃饱过后的残余,二三十斤米的背后可能是五六十斤,乃至上百斤的税收。
土地兼并其实并不可怕,交不上税才可怕。
地主雇佣佃户也并不是那么黑暗,大部分地主还是知道体恤佃户的,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长久。
不过对于胥吏来说,大地主他们惹不起,那就只有去盘剥中小地主和富农。
在胥吏的盘剥下,当这群中产被慢盘剥灭亡,那连带的大量佃户也失去了活路。
土地撂荒、揭竿而起就是常态。
整顿吏治,这才是一个王朝能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而这个办法朱高煦已经给出来了。
关外的教学方式加上成体系的培养,可以说关外每年都能踊跃出大量需要养家糊口向上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