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子若是来帮俺管事,俺估计就不用总为钱粮头疼了。”
朱棣十分惋惜,一旁的徐氏闻言也感慨道:“若是如此,高煦在那吉林城也是一件好事。”
“照此下去,再过六七年,那吉林城恐有耕地百万亩,即便土地贫瘠,也能养民十数万。”
“他那里现在就有四五万人了。”朱棣毫不保留的揭穿,徐氏听后诧异回头:“现在就有这么多人?他靠什么养活的?”
“这个……”朱棣想了想,也觉得十分好奇:“俺也不晓得,但这小子多半是掺和了毛皮的生意。”
“这可不是一件幸事……”听到朱棣这么说,徐氏脸上又露出担忧之色,可一想到自己身为娘亲却不能帮自己的孩子,孩子自谋出路也是无奈之举。
“不知道高炽和高燧什么时候能回来。”
徐氏叹气看向殿外,心思也渐渐飘向了南京城。
“这小子确实能耐不小。”
在徐氏担心的时候,南京城乾清宫里,朱元璋拿着两份锦衣卫所书写的吉林城情况文牍阅览。
这两份文牍,分别出自第一批与朱高煦去吉林城的锦衣卫,以及两千独身军户之中隐藏的锦衣卫。
两份文牍的书写与内容都相差不多,只是细节上前者模糊,后者更为清楚。
前者描述吉林城近况时,以“城中汉胡五万余,甲兵两千余,耕地四万余亩”便总结了个清楚。
到了后者描写吉林城近况时,却可以说是事无巨细,以“新城未善全,若善全,则官民坊五十二处,可容十数万百姓。”
“城外有其田,熟田近四万亩,生田十余万亩,种以粟、麦,试种水稻。”
“又有兵卒六千,其甲兵不足三千,兵器不全,缺棉、布,铁料充足……”
再往后,新去的锦衣卫还写了很多东西,老朱也都事无巨细的看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