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靖难攻略 > 第117章 未雨绸缪

第117章 未雨绸缪(9 / 10)

过官盐的路子并不好走,根据具体的流程,朝廷每年会根据各地需求在各地发榜招商,明确各地所需,及相应的兑换各区盐引数目,如此称为“开中”。

在这些地方的盐商看到榜文后,会根据榜文申请中盐,并根据要求输送指定中‘纳物’至指定地点,以此换取仓钞,称为“报中”。

盐商持仓钞至运司等待兑换盐引,而后运司根据底簿与仓所送来的仓钞核对本年数目后进行开中。

开中结束后,运司将底簿及仓钞送至南京户部核对,然后由南京户部印刷盐引,送回运司,再由运司将盐引交与盐商。

到这里,可认为是“开中制”阶段结束,而盐商需要再后续持盐引等候朝廷指示,根据规定前往指定盐场支盐,又称为“守支”。

待盐商支盐后,需要将盐送至指定批验所,批验所会在食盐达到一单时核验。

只有在核验无误后,盐商方可将食盐运至指定行盐区域售卖,售卖完毕即将盐引上交。

可以说,走官盐的流程不仅繁琐,还不一定排上队,其中的弯弯绕绕让许多盐商都头疼不已,基本一路得用银钱开道才能疏通。

相比较之下,走王府和勋贵的盐引就轻松了许多,只需要打通王府的门路,然后凭借王府的令牌和核查无误的盐引就能迅速贩卖官盐,效率比盐课司快了好几倍。

朱高煦手里有一千盐引,折算下来就是四十万斤盐,足够二十万人吃一年了。

要知道这是在明初,整个大明拥有二十万人口以上的城池也只有十几座,所以这一千引盐,实际上可以满足地方上一州一县乃至一府的用度。

在杨彬看来,吉林卫苦寒,产粮又少,如果朱高煦将这一千引盐交给自己,那估计是要纳米中输,让他运粮去吉林卫。

朝廷规定的纳米中输,一般是大引四百斤中输二到五石,以当下米价折钱也就是六百文到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