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靖难攻略 > 第91章 鸟尽弓藏

第91章 鸟尽弓藏(7 / 11)

时的整体战力了。

这样的分化,朱高煦可以从自家舅舅徐辉祖与曹国公李景隆这段时间的行踪就能看出。

徐辉祖与李景隆二人都善于练兵,此前就常在北方练兵,而如今这几个月他们都在闽浙两省来回奔波,显然闽浙两省的卫所兵战力堪忧。

如今的明军,若是按照秦岭淮河作为分界线,那南军之中的精锐都聚集在西南及湖广,不是在赶苗拓业,就是在威慑中南半岛及青藏地区的土司。

如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等地虽有在册数十万卫所兵马,但能打的恐怕只有南京城周边,以及浙江宁波一带的备倭卫所兵。

这么一看,倒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灵璧之战后,南军便再也无法阻挡燕军脚步,仅一个月便丢失了淮河以南的所有防线。

毕竟作为南京最强力量的殿前豹韬卫和殿前河州卫这两支精骑都葬身中原战场了,剩下的兵卒便是连守城都很难做到。

南京城这一百里长的城墙,想要全部站满,最少得肩并肩的站六万人,若是想要守住,非二十万人难以办到。

即便当时南京外城还有大片耕地,可以养活南京之中数十万人,但时间上已经来不及。

一想到这里,朱高煦便忍不住的往如何尽快结束靖难之役去想。

他对朱允炆已经不抱期待,而靖难之役又毫无疑问葬送了朱元璋花费二十几年训练的数十万精锐健卒。

朱高煦不希望这些健卒葬身中原,因为他们本该被大明朝用于开疆拓土。

只是面对日后的局面,朱高煦更不愿意让朱允炆将刀剑架在自己脖子上。

有的时候,即便他不想,但命运却容不得他。

哪怕他愿意去死,可朱棣呢?朱高炽呢?

历史上的朱高煦可不是左右朱棣发动靖难的主要推手,真正推动朱棣靖难的人是朱允炆。

只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