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送点生活碎银,顺便带他赏灯?”
叶怀真点头,“嗯,我爹回来是这么说的。”
苏若锦感慨道,“原来杨大人喜欢资助人是一贯作风啊!”
花平啧啧嘴:“杨大人不遗余力的资助人,特别是文人、小吏,但他作为监察御史,同样不遗余力的纠劾百官,导致很多人想他死而后快。”
也不知他怎么活到现在的。
如果苏若锦没有和杨家做过邻居,那么她听到杨御使的故事,或许会说上一句,国家、朝庭需要敢说敢言的谏官,他像皇帝、老百姓的一双眼,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下苍生耳。
可她亲眼看到了杨家的生活,杨大人在家中对儿女的言行,根本没表现出像个出色谏官的样子,他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三观、对儿女的教育,她真的不敢苟同。
圣人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待妻子儿女不过尔尔,又会怎样纠劾百司,苏若锦严重怀疑,他所指责的那些官员到底有没有像他‘谏言’的那样?
苏若锦迟迟没翻过这一页,“叶姨,你有查过这个同窗吗?”
为找出诬陷爹的幕后黑手,只要知道的,叶怀真都去查了,“有查过,那天杨大人确实给他送了十两银子,还请他一起看了灯。”
“十两?这么多?”
苏若锦回忆,她听杨四娘说过,杨家祖上是国公,但到杨大人这代已降到伯爵,而且他并不是嫡子,为了有好前程,到是努力学习中了举人,但中举后再考没中进士,眼看就到了成婚的年纪,杨家不知怎么就和郑国公府成了亲家,郑国公府把庶女嫁给了杨家,郑国公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庶女婿谋了监察御史一职。
由于御史台执掌纠弹中央百官,参与大理寺的审判和审理皇帝交付的重大案件,事多且繁杂,御使台里像杨大人这样的监察御史很多,御史大夫会把事情分下去,每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