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也好、地月通信也好、月球上的机器人和设备远程控制也好,其本质与在地球上的差别并不是非常大。
要说最大的问题,当然就是通讯延时了。
月球与地球的对应关系,一面永远对着地球,而另一面永远背对着地球。而背对着地球的那面,想要与地球通信,就需要一颗中继卫星,原来是鹊桥一号,退役了,现在是鹊桥二号和天都卫星。
但不管是哪颗卫星作为中继,都不可避免的要面临通讯时延大大增长的问题。而且这个时延跟地球上网络的时延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地球上的网络再怎么时延,那也是毫秒级别的,而这个时延,几乎是以分钟计的,一来一回的话甚至需要好几分钟。
而这,对于建设“月球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而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
在跟纪弘确认了此刻ai连接的智算中心服务器的保密级别以及迅速请示了相关的领导之后,工作人员根据纪弘的要求开始导入相关的研究资料。
包括月球本身的相关资料、空间组网关键技术的数据和资料、相关应用的机器人数据资料等等等等。
一切都结束后,ai开始相关工作。
而这项工作是一个比较耗时的过程,而且ai的这个节点并没有研究过对应的东西,所以还需要从公开互联网上获取非常多的知识和技能。
即便接入了目前卷耳智能科技目前最大规模的智算中心,也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
“现在它已经在工作了,时间也差不多中午了,要不一起先吃个饭?下午六点再过来看结果也不迟。”纪弘建议道。
“下午六点?六个小时就能搞定?”空天技术研究院院士、创新实验室主任丁华就表达了自己的惊讶。
事实上,13.5nm光源这一块的事情,会前他是深入了解过的,甚至知道其中的流程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