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带他看这个呢?因为这东西是脱胎于预测模型的,平行世界,那可不是说说而已的。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运行和测试,纪弘也发现了,对于某件事儿,这个模型的预测走两个极端——要么极其离谱,要么非常精准。
当然,非常精准也不是一直精准,它最终会在某个节点走向歧路,然后一下子从非常精准走向非常离谱。
也就是说,目前这个预测模型对一件事儿的预测,开始必定是精准的,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逐渐走向离谱。
纪弘也正利用ai等工具分析这种现象,也在试图寻找模型转着的那个节点,如果找到了,并有办法加以纠正,那这玩意儿就厉害了。
但可惜,直到现在,思路并不清晰——所以暂时也就只能当个游戏引擎去对待了。
于东其实不太明白纪弘为什么带他参观这个——华为又没有游戏业务。
“如果工业上,在芯片设计及制造领域,我们也能做一个类似的模型呢?”纪弘的一句话如同晴天霹雳,直接劈在于东的脑子里。
“什么?”于东萌萌道。
“效果能达到‘流片’级别的仿真软件。”纪弘也是非常郑重的问着于东:“你觉得有前途没?”
陈继业跟在后边,这大概就是刚才纪总没说的,他为做eda软件准备的第二大神器了!
而于东,这个时候,脑子已经爆炸了——有前途没?那可太有前途了!
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流片的成本有多高了——动辄就是数亿元。
其实更关键的还不是成本,对于顶级芯片设计企业来说,流片的成本还不算最难承受——更关键的是时间成本!
当年,有一代麒麟试产出来的芯片效果不理想,但是,产品的发布周期在那堆着,下一次芯片试产如果再不理想,那势必要耽误芯片和新系列mate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