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笙闲着也是闲着,随口给她们科普了几句。
其实大多数老外对东方的事情并不关心。
哪怕香江回归这么多年,在他们眼里还是个模糊的概念。
就像普通人怎会关注非洲哪个国家又分裂一样,压根不在意。
斯蒂芬接着话题一转,压低声音说道:
“杜,据我了解,九位评委里有七位都很看好《四月三周两天》,金棕榈基本没悬念了。
你们的《通缉令》呢,四位评委比较欣赏,
但除了张漫玉外,其他人能不能投你们,不好说。”
“不过嘛——”
他顿了顿:
“如果你愿意把欧美地区的发行版权卖便宜点,我可以帮你争取一座银棕榈奖。”
杜笙听了也不意外。
欧洲三大电影节,表面高冷,其实背后全是人脉与利益的博弈。
尤其是戛纳,圈内都知道这里就是个“电影交易所”。
评委中有张漫玉坐镇,再加上斯蒂芬这位评委会主席的影响力,确实机会不小。
他想了想,反问一句:
“斯蒂芬先生,你说的银棕榈……具体是哪种?”
斯蒂芬笑了:
“你可真是明白人。”
原来戛纳的银棕榈其实分好几种:
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评审团特别奖、最佳剧本、艺术贡献奖等等。
对《通缉令》来说,像最佳女配角之类的奖项不太现实。
主要目标集中在男主角、导演和评审团特别奖这三项。
前世这部片获得过奥斯卡、mtv电影节、土星奖等提名,本身票房成绩又摆在那,足以证明它的杰出之处。
这次戛纳要是py一番,说不定还真成了。
若只是降低一点欧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