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国际机场的贵宾通道已暗流涌动。
横跨三大洋的银色铁鸟尚未停稳,二十三家媒体摄像机的红点已在落地窗前织成星网。
机组人员掀开舷梯的瞬间,四十度高湿空气裹挟挤拥扑面而来。
“杜生,请问你对这次《导火线》在北美取得1.5亿票房有什么看法?”
“杜生,请问你第三张华语专辑销量有多少?”
“杜先生!《导火线》北美破冰算不算文化出征?”
“笙哥!索尼唱片开出的八位数合约有无接洽?”
“杜生!《时代》封面上你的腕表赞助商是不是…“
《平菓日报》资深狗仔阿king摁灭第七支万宝路,眼角瞥见通道转角闪现的黑西装军团。
他猛地撞开挡在前排的《明报》菜鸟,镜头精准捕捉到杜笙墨镜边沿的反光。
最新款雷朋镀铬镜架在逆光中划出两道银河。
杜笙的鳄鱼皮鞋尖刚触地,几名保镖当即组成楔形防御阵。
记者们祭出狼群战术,长焦镜头如枪管般抵住人墙缝隙。
《南华早报》女记者高跟鞋跟陷入防暴盾间隙,麦克风险险擦过杜笙定制西装的翻领:
“杜先生,听说斯嘉丽在比弗利山庄为您购置了房产?”
刹那间,记者们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举起手中的“长枪短炮”,争先恐后地朝着杜笙发问。
他们可不是刚抵达这儿的,有些人已经在这儿蹲守多时。
对他们而言,就算杜笙一个问题都不答,只要能拍到他下机的照片,迅速传回报社加急发表,报纸销量肯定能一路飙升!
毕竟这段时间,杜笙在北美创下的成绩实在太耀眼了。
尤其是电影《导火线》,票房在那边一路突破华语电影的历史纪录。
随着时间推移,票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