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所思的模样,
“王爷想要做海运的生意,这事,你应该要与市舶司或是范纯仁范大人谈才是。”
“我只是奉旨前来平倭,您不该与我谈。”
吴王笑道:“如今谁人不知,卫帅手中有兵?在本王看来,有兵与有权,并不冲突。”
卫渊道:“王爷说笑,兵是朝廷的兵,非我卫某私兵。”
“您要为苏州百姓谋兴盛之路,我也要为东南沿海百姓平了倭寇。”
吴王点了点头,“卫帅言之有理。”
“既然都是为了百姓,本王也不兜圈子了。”
“我苏州盛产锦绣绫罗,卫帅手中有兵,你我合作,大有可为。”
如今这个时候,想见卫渊的人,都是与海运有关。
大周好不容易开了海运,海外诸国想要得到大周的丝绸、书籍等物,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届时,必然会与大周商贾有所接触。
但是,并不是说,这生意想做就能做。
需要东南经略使范纯仁允许。
要不然,都与海外诸国产生贸易,是会出乱子的。
卫渊虽然不是经略使,无权过问海运贸易一事。
但他是东南招讨安抚使,没有他的允准,不会有一艘船能出海。
而且,一般来说,在倭寇风波并未彻底涤荡之前。
一些与海外诸国较大的生意往来,是需要军队将士保驾护航,军队抽取部分利润。
当然,这里的保驾护航,不是说,是将那些商队送到海外诸国。
而是送往较为安全的海域即刻返程。
简单来说,想要在海外开展自由贸易,得罪谁,都不能得罪卫渊。
“以吴王您的权势,还需在下相助?”
卫渊询问。
吴王道:“任谁都清楚,海运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