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海禁?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瞬间眼前一亮的是漕帮之主石坚。
漕帮以漕运为生。
但漕运的生意再好,始终是比不得海运。
一般来说,大周百姓出海,是要前往海外诸国,用以物换物的方式,来换取金钱。
比如丝绸。
大周生产的丝绸,在国内卖,一般的,也要二三两银子左右。
但卖到海外诸国,可能就是二十两乃至二百两。
朝廷也不会肆意让商客去往海外以物换物,会让市舶司严格控量。
比如,有一位商旅,要前往倭国去卖丝绸,不可能让他随便去卖。
否则换来的银子一旦流通到国内,可能会引起银钱价格浮动不稳。
市舶司就会对其控量,严格要求这个商贾只能贩卖多少。
当然,也不乏一些例外。
比如与海外诸国签订大量订单,朝廷想要赚取大单税收,市舶司也得赚钱。
这个时候,就会允许他囤积大量货物运到海外诸国去卖。
无论卫渊还是海家,都左右不了市舶司的心思。
但海家极早时就靠海运为生,不然也不会姓‘海’,他们与海外诸国,一直都有着密切联系,可以得到大量订单。
而卫渊即将带兵南下平定倭寇,他的军队在哪,哪里就要有他的规矩。
海外诸国也需要大周的货物来赚钱,所以,必然要与卫渊搞好关系。
但解除海禁的盘子这么大,卫渊一个人吃不下。
河东、两浙卫氏有人脉、有威望,漕帮是靠漕运为生,对海运略有了解。
两者相结合,再配合卫渊的权势,市舶司也要让步。
届时,以卫氏的名义,有漕帮的船只,卫渊的权势,还怕与海外诸国签订不了大单?
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