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王东来之前提出来的要求。
大家都是搞技术出身的,都明白技术的重要性,这个要求也并不过分。
这个准备间,其实就是火箭的中转站。
这里只是火箭发射基地,而不是火箭生产车间。
火箭都是在其他的地方生产好,然后运到这里来进行发射。
运来的时候,也不是一个完整的火箭,而是一个个的零部件。
要在这里进行组装之后,加注了燃料之后,才会发射。
同时,在这个过程之中,还要进行多次的检测和简单的调试,来确保火箭质量问题,以及发射的成功率。
在火箭发射成功之前,谁也不敢保证就一定能成功。
所以就只能依靠不断的检测和调试,来确保成功。
一次火箭发射,工作人员起码要检测几十次。
里里外外,各个部件都是如此。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发射前一秒。
只要有一点点的问题苗头,哪怕是不确定,也会立即暂停发射,再进行检测。
杨安超其实并不愿意把他们的首次火箭发射放到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之后的。
原因就在于这里。
之所以国内火箭发射,要间隔一段时间,就是处于这个考虑。
工作人员也需要休息。
密集而又细致的检测,最是劳人。
简单的点火,只要加注燃料,按一下按钮,这谁都会。
检测问题,才是真正的台下功夫。
也是确保火箭发射成功的秘籍。
咱们国家的航天火箭发射成功率这么高,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在这些负责人的检测工作人员身上。
提前排查出问题,并解决,避免了火箭发射失败。
而到了准备间之后,王东来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