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秦将 > 第七百三十一章:喜讯

第七百三十一章:喜讯(4 / 6)

些人的反对。

他们举例说秦国一向以爵位为尊,就连文法吏的学室子弟,都有父辈的爵位或是官职的要求。

若是工学不限制爵位,那岂不是和国情不符,与商君“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的原则相背离吗?

甚至就连章邯这个少府丞也感到担忧。

他建议赵佗不如让无爵位的工匠需要考试才能进入学室,而有爵位的工匠子弟可以免试入学,如此就能保留有爵者的特权。

反正工匠中有爵位的并没有多少人,对于大体上并无影响。

赵佗对此嗤之以鼻。

他赵佗之所以要兴工学,正是为了以此为开头,慢慢撬动军功爵制。

若是横加一个爵位限制上去,那和没改有什么差别?

这事情和有爵工匠的数量没关系,纯粹是原则问题。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此古之贤良者皆不问爵位出身。我大秦向来唯才是举,更别说是这需要专业技术的百工了。”

“在我这里,只看才能,不看爵位!”

赵佗态度强硬,凭着自身的威信和手中的权力,强势将所有异议的声音压了下去。

如果连一个工学都压不住,那他还谈什么改革大秦?

在赵佗的设计下,秦国的工匠想要进入工学,成为工学弟子,需要通过三道考试。

一是识字,这是最基础的东西。

进入工学要学习系统的物理和百工知识,毕业后还要做各地分管百工的官吏,不识字怎么能行?

所以识字是硬性要求,好在秦国有物勒工名的制度,大部分工匠多多少少都认识一些字。再加上如今纸张在各官署普及,雕版印刷术同样在日常使用。将李斯、赵高等人撰写的《仓颉篇》等识字课本印刷后下发各工署,让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