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秦将 > 第七百一十四章:科技

第七百一十四章:科技(3 / 4)

聚集了整个大秦能工巧匠的少府来说,缺少的正是一个可以掌舵指挥的领航员,只要指出了方向,下面自有一群专业人士进行具体的研究和改进。

“冶炼重点是提高温度,所以第一当改进橐(tuo)龠( yuè)。”

赵佗的思路是很明确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所谓橐龠,就是春秋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的鼓风皮囊。这是用皮革制成类似于气球一样的东西,通过压缩这个气囊,进行鼓风,提高冶炼的温度。

想要对这个东西进行改造,其实很简单,并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问题,重点主要是看有没有人能够提出思路。

赵佗还记得,以前的农村家家户户的灶房里都有用来烧火做饭的锅灶,旁边就放着一个风箱。每次要在锅里烧水做饭,点燃柴禾放进锅灶口里面,就要有人右手拉风箱,左手添柴火。

那个木头制造的密封式的风箱,就是提高冶炼温度的神器。

有赵佗来引领思路,手下的能工巧匠进行制造,这个东西几天的时间里就弄了出来。

赵佗制造的是双动活塞式风箱,这玩意儿在原本的历史上大概是要到唐宋时期才被人发明出来。

相当于赵佗一个举动,就将这项技术提高了一千年左右。

有了先进的风箱,炉火的温度大大提高,在此情况下,炒钢法的思路也被赵佗提了出来。

具体过程他不懂不要紧,手下自有大秦最优秀的铁匠来进行钻研,在两三个月内就攻克了这个难题,总结出了效率很高的炒钢方法,使得秦国的熟铁和钢的产量和质量得到大大加强。

赵佗在这一年的重点项目除了兵马俑外,就是提升冶炼技术。他并不满足炒钢法的成果,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百炼钢”的概念。

百炼钢并不复杂,就是将炒钢反复的锻炼,就能使之成为精钢。以这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