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郡卒去处置,他自己则和前来支援的五百中郎骑兵加上之前的两百郎卫一起,押送项襄等重犯赶回彭城。
下相距离彭城两百余里,如果步行赶路,要好几天的时间。
好在赵佗率领的都是郎卫骑兵,项襄等重犯都以马车押送,所以两日内就能抵达彭城。
在路上,中郎骑将冯敬表达了他对赵佗的佩服。
「之前皇帝命君侯总揽擒捕刺客之事,君侯受命后却率兵前来下相,使得吾等皆感到疑惑,不知君侯用意何在。」
「直到项氏叛乱的事情传回彭城,城中公卿才惊愕感叹,没想到君侯料事如神,在刺客谋逆后,立刻就联系到了项氏身上。若非君侯临机立断,后果不堪设想啊。」
冯敬满脸钦佩除了赵佗提前预测到项氏和刺客有联系外,他更佩服的还是赵佗破敌的神速。
彭城在收到项氏造反的消息后,立刻就派出了最精锐的中郎骑兵前来支援,结果他们这些骑兵还没赶到呢,叛乱就已经被敉平了。
冯敬在惋惜自己没了立功的机会之余,也对赵佗一千破三千的速度感到震撼。
「要是我那老父有武功侯打仗的速度,恐怕早就平了百越,回咸阳享福了。」
面对冯敬的称赞,赵佗自是温和回应。
冯敬是秦将冯无择之子,年龄和赵佗差不多,属于是典型的大秦官二代。
按照秦国一直以来的规矩,冯无择统兵在外,他这儿子就在宫中为郎,以做牵制。
赵佗和冯无择关系不错,在路上也多和冯敬沟通,问到了一些关于冯无择的消息。
当听说冯无择在南边吃不好,睡不好,向皇帝请求回来,还被驳回后,不由感叹起来。
「老冯过得苦啊!」
「他这都跟南方的越人处了好几年了吧。」
赵佗在心中庆幸,他自己改变了历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