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秦将 > 第六百二十六章:始作俑者

第六百二十六章:始作俑者(5 / 8)

帝没办法,眼看军功爵体系救不回来了,便根据军功爵原有的精神另建《击匈奴降者赏令》,相当于立功直接赏黄金,封侯赐食邑,这才能激励士卒奋战。

这也是为什么秦代封侯极难,而到了汉武帝打匈奴的时候,到处都是因功封侯的缘故。

纯粹是前代汉帝将这体系玩的崩坏,汉武帝没办法,只能掏出还有实利的侯爵来激励人,也算是尝到了军功爵崩坏后的苦头。

而这时候,既然军功爵彻底烂掉了,后面的汉帝也就继续烂上加烂。

皇帝即位,赐爵。立太子,赐爵。皇帝加元服,赐爵。皇帝改元,赐爵。有祥瑞,赐爵。有自然灾害,赐爵……

赐爵数量之多,让人瞠目结舌。

比如汉宣帝刘询在位27年,赐天下民爵14次,其中有不只赐一级爵位的情况,累计赐爵达十六级。

不过爵位赐的多了,天下男子不可能人人都是十多级的高爵,所以汉家天子又有新规定,就是所赐予的爵位最高不能超过八级。

这就分化成了高等级的吏爵和低等级的民爵。

身为高爵的官吏,可以立功,或者被赐予吏爵,继续往上升。

而普通庶民,接受赏赐的民爵就只能达到第八级公乘封顶,所谓“爵过公乘,得移与子若同产,同产子”,也就是民爵超过八级以上,超过的级数就要转让给兄弟子侄。

如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汉代“民爵八级制”。

历代汉帝之所以乐于赐天下人爵位,大概就是秦代最珍贵的军功爵,到了这时候已经彻底成了空头荣誉,除了一个称号之外,啥东西都没有。

统治者们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只要下一个诏书,赐给人民一个空虚的荣誉头衔,就能表现自己的慷慨恩德,达到普天同庆,收买人心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聪明的统治者除了给出一些空头称号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