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秦始皇眼中已经是异彩连连。
赵佗的提议不仅有实利,更能得盛名,还能收拢民心,有助于安定天下,更能让他皇帝的名号越发高大。
何乐而不为呢?
“好!你之言甚好,朕修驰道,便万民出行,如此方为天下万民之皇帝!”秦始皇颔首称赞,已是认可了赵佗的提议。
听到这话,赵佗忙道:“陛下圣明。”赵佗心中十分喜悦,他的目的达到了。
此番驰道之事,并非他脑子一热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想法,拥有他自己的私心。
赵佗提前并主动的提出修建驰道,不仅可以反击王绾关于交通不便,难以治理边地的说法。
而且还能让他赵佗在驰道一事上拥有充足的发言权。来自后世的他听说过,秦之驰道,耗费民力甚众,却只供皇帝巡游和使者军队通行,黔首庶民是不能走的。
这样一来,耗费了巨大民力修建的驰道却是对于万民无利,这也是后世对秦始皇多有批判的原因之一。
虽然也有说法,言驰道只有中间路段是禁止通行的皇帝专用道,黔首可以走两侧。
但赵佗不敢赌这个说法,万一这说法是后世猜测的,等到明年驰道被别人提出后,说一句不准黔首通行,那驰道就完全成了和历史上一样的耗费民力而不便民的过程,只会招致怨声载道,更让秦失民心。
而且就算真的可以让黔首走两侧,但不能穿中道而过的话,一样非常不方便。
想一想,一条几百里长的大道你只能走一侧,穿中间而过就是违法犯罪,要判刑。
那如果有人有事想到路对面去,那该怎么办呢?在没有高架桥的时代,如何跑到对面去?
所以赵佗抢先提出修建驰道,并作为提议人建议让黔首万民可以走驰道,将其完全开放,那可就真的将这件大工程变成了造福万民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