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无数的心血和努力,又岂会没有感情。
只是。
尉缭抬起头,看着主座上,那位君王的模样。
脑海里想起他在十多年前,见到秦王政,并与其交游后的感想。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那时的尉缭,看穿秦王政的本质后便想着逃跑,但他还没跑出咸阳,就被秦王政察觉并将他请了回来。
秦王政的态度很真诚,并不计较尉缭的逃亡之事,反而任他为一国邦尉,主管秦国军事,这让尉缭很感动,从此待在秦国,认真辅左秦王政。
这一留下,便是十五年了。
但这十五年的时间,并没有让尉缭改变当初的看法,反而越发觉得自己当年的判断是对的。
秦王政此人,在势弱穷困的时候,会对人谦卑请教,一旦得志,就会骄纵无比。天下之间再无人会被他放在眼中。
若是让这位秦王统一天下,天下万民,都将成为他的奴隶。
昔日李信为伐楚主将之事,就很明显的表明了这一点。
秦王政灭亡韩赵燕后,眼见自己有着吞并天下的优势,便十分骄纵,根本听不得任何劝谏,他任命李信为将,最终导致伐楚大败。
战败之后,秦王政又在困境中变得谦卑无比,亲自前往频阳,低声下气的请求王翦出山。
这一骄一谦,正符合尉缭当年对他的性格判断。
而眼看着秦王政在陆续并吞诸国后,志愈骄狂,不爱惜黔首民力,在关中彷修六国宫室,劳民伤财,正是这位大王开始将万民变成手中奴隶的征兆啊。
“这只是开始,若待天下统一,大王定然还会修建更加宏伟的宫殿,做出更多奴役万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