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所败,齐人有可能会退兵,但也有可能趁机西进,夺取我秦国东郡城邑。」
王翦微微颔首,赵佗所说,和他心中想法差不多。
齐国屯兵于边境,是在看风向,等到秦楚打起来,再进行下一步动作。毕竟齐人还没蠢到主动发起攻击,为楚人吸引秦军的仇恨。
王翦扫视帐中诸将,便道:「不管齐人是否进攻,稳妥起见,我当遣一军北上,与齐人对峙于边境。如此便可防范于万一,不知军中哪位将军愿意率军北上,驻守于齐秦边境?」
听到这话,包括羌瘣在内的诸将都把脑袋微微低下,默不作声。
去和齐人对峙,那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先说淮北这边,秦楚在对峙数月后,随时有可能爆发大战。
这场数十万人的大战中,处处皆是功劳。
只要跟着上将军击破项燕军,席卷楚国,打破寿春,俘虏楚王,这种灭国之功,妥妥的能让他们往上升一级爵位,甚至功劳大一点,升两级也是有可能的。
北上前往齐秦边境和齐军对峙呢?
首先灭楚大功就没了,最多分润到一点小功,想要以此升级爵位绝对够呛,辛苦在淮北呆了几个月,眼看即将到手的大功没了,谁能甘心?
第二就是率兵北上和齐军对峙,长途跋涉一路辛苦就不提了,就算到了齐秦边境,处境也很尴尬。
齐军若是不发动攻击,那么就没有功劳可言。
齐军若是发动攻击,那前去对峙的秦军就会很憋屈。
因为王翦不可能派大军前去,最多让一个裨将军带三万人过去对峙防守。
这样一来,齐军有十万,秦军最多三万,这种悬殊的兵力对比下,就算齐军久疏战阵,略显拉垮,但人数在那里摆着。
莫非有人能三万破十万?
不存在的。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