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文本互相参照互相交涉,从而推动的情节前进,这样的设计太过震撼。
当然,这些都是从文学性上来审阅林有成的这部《赎罪》,太过特别,同更让他们为之震撼的还是整个的故事性。
整个编辑部也实在是没有想到林有成会带来如此震撼的爱情,甚至可以说这部已经远远不止是爱情,里面有爱情,有人性,有阶级,有赎罪,还有战争,这些都让《赎罪》这部震撼不已。
尤其是里面的主人公林雪本身就是作者,在中让姐姐和罗阳两人重逢,就此改写了现实的结局,也在改写中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赎罪,除了自我救赎之外,还有着精神世界的沉重寄托,传递了和文学的一种力量,哪怕是赎罪,这也是让编辑们感到无比震撼。
因为林有成实实在在地把这种文学的赎罪给写出来了。
“仅看笔触的话,发生在民国时期的第一部轻盈,而战场上的第二部沉重,可我觉得第一部的故事比第二部更让人窒息。孩童朴素而有秩序的世界观与真实相撞,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人逃脱了应得的惩罚,有人则用此后一生所有的岁月来赎罪,这真的太压抑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甚至我觉得林雪的罪行并非因为妒忌,而是自身的审判欲以及创作欲,当戏剧性的解释出现在脑海里时,她就不由自主地去相信这种解释,在警察的误解与诱导下证词从相信,知道变成了看见,以至一生在悔恨中反思赎罪。讽刺的是,与林雪同罪的表姐夫妇却因毫无罪恶感不会受到良心谴责。”
“这个角度倒是很值得讨论,林雪十三岁就有写作天赋,的确是很有可能就有自己的创作欲,对于事件在自己的角度去加工处理描述。”
“但不管是嫉妒,还是误会,她终归是在少女时代的想象中以一念之差酿成大错,致使姐姐和罗阳这对恋人天各一方,生离死别,晚年救赎无门,看到故事的最后垂垂老矣的她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