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俩:哦?有瓜!
立刻放下手头上的事,火速下山。
回到家,开饭。
杨母和童母听说黄唇鱼三十块一斤,肉疼得不行。
早知道一块拿去卖得了。
这条鱼二十多斤,那就是六七百块啊。
每家送了一两斤,更心疼了。
也不是童父大嘴巴,在场的都是自己人,嘴严。
而且童翔几个本来就要当渔民了,要认识鱼价的。
直到这鱼值钱,以后就不会便宜卖了。
当时买鱼的几位都说了,这种鱼越来越少,价格肯定会越来越贵,不重点叮嘱怎么行。
再一个,就算村里人知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真有人顶上自家,先看看能不能翻墙吧,墙上的碎玻璃,钉子、碎贝壳,大可试试。
就是墙下都种了带刺的野果子,还去找人打了刺铁丝做架子,让它们攀上。
用篱笆围了一圈,孩子们被交代过了,不会过去求扎。
开放了五六年,老百姓心里内心有一杆秤。
不像曾经,谁家有钱就被盖资本主义的帽子,抄家下放一条龙。
国家再也不会走那条老路了吧。
就算真的走,杨父都打算好好的了。
随时关注动静,一有个风吹草动,全家拿上重要的物件,收拾包袱上船跑路。
顾老爷子偶尔和杨父说起当年的情况,杨父精准的知道,香江那边是波及不到的地方,那就跑香江去。
风波过了再回国。
童瑶不知道杨父心里的想法,要是知道非得来一句。
您老这想法真硬核啊。
好在是想太多了呢,咱国家哪里还会乱啊,只会越来越强。
王牛和王娟端着碗的手都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