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连脑部ct都没有,全靠基础检查判断。
谁知道是不是看错了呢。
童瑶心里想着的事,万一这辈子老天爷保佑,她儿子真的好了呢。
毕竟如今说话早,机灵劲和前世比起来更快表现出来。
不是说上辈子儿子木讷,而是没那么早,起码到三岁后才有如今的机灵劲。
两辈子相比,同样的年龄段,他脸上的表情还有肢体动作都是前世不能比的,这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童瑶三人激动的回家,告诉家里人这个好消息,阿公和杨母,包括杨大嫂也高兴得不行。
赶紧给她们收拾行李。
杨大嫂看到童瑶几人忙碌着,她先去隔壁。
人啥时候过去的,童瑶几人都没注意,毕竟忙着呢。
出远门要带的东西多,童瑶绞尽脑汁想起模糊的记忆。
好一会才记起,从他们市里坐绿皮火车到京城,要用三天三夜。
真正意义上的三天三夜,不夸张,实在是远。
从村口坐客车到县城,又要从县城坐大客车到市里,这才上火车。
这年代的火车,很少有直达的。
能买到直达的车票,也要在各大停靠站停好一会。
至于说飞机,这个别想咯。
哪怕是顾老爷子都搞不来几张机票,他自己和孙子坐行。
但是让童瑶一家坐,那是真的无能为力。
童瑶这个城市没有开机场。
出远门能坐飞机,是普通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事。
买飞机票必须要带有单位的介绍信,提前申请才行。
况且能坐飞机的大部分是公家的干部,机票是可以拿回单位报销的。
老百姓能坐上火车已经算是厉害的了。
杨母直接拿着童瑶和杨清桦的衣服裤子去缝纫机上缝缝补补。
为的就是在里面缝个大点的内兜。
她是没见过火车,但也知道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