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战而后和,和而后安”很有意思。
后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早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后胜总得为自己、为自己的一家子想想不是?
他想不通为什么大齐在短短几年间获得了比巅峰时期还要广阔的多的领土,为什么有了如此广阔的领土之后却又迅速分崩离析,眼看到了灭国的边缘。
后胜想不通,但是作为大齐的丞相,他的利益却与齐王和齐国并不一致。
后胜决定好好劝劝齐王,如果能够击败陆逊所部,那么大齐自然可以硬气起来,打不过的话,再割地求和也不迟嘛!
齐王建信了他舅舅后胜的邪,以田章之子田儋为主将,派带领临淄最后的精锐前往攻击陆逊所部。
齐王建所不知道的是,田儋大军一行动,便有情报传了出去。
最终,仓促出战的田儋所部与勇猛精进的陆逊所部在潍水相遇,双方夹潍水列阵。
陆逊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游,翌日,命于禁帅军涉水进击田儋军阵。
于禁作为大将,虽然历史上留下了污名,但是练兵和临阵指挥能力,都是出类拔萃,总体能力在五子良将中起码处于中游,只不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能力和战略布局能力相对较弱。
换言之,他最适合的角色应该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那类的角色,当然了,只是带领本部人马作战的话,能力也极为不俗,至少于禁所部要比李通、阎行、朱灵等部还要精锐一些。
知道情势危急的田儋出兵迎击,想要“半渡而击之”。
于禁所部佯装败退。
这让田儋看到了破敌之机。
田儋觉得籍籍无名的陆逊可能就是個只会水战的纨绔公子,根本就不懂陆战;于禁所部败而不散,绝对是一股精兵。
两者一结合,田儋推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