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并不仅仅是遇丧不伐,更是因为蒙骜很了解廉颇。
廉颇这种名将不会给他机会的。
廉颇的撤军,意味着秦国自从前年以来就不间断的战事,总算暂时告一段落。
蒙骜做出了主力撤军的态势,这让魏国稍稍松了一口气。
秦国和赵国交战,最害怕的反而是魏国,因为魏武卒几乎丧尽、靠割地才得以勉强维持和平的魏国,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殊不知,蒙骜大军的真正目标,恰恰就是毫无防备的魏国。
蒙骜做出大军回师的战略欺骗后,再次从白马渡河沿已经成为秦国土地的燕、虚南下,强渡济水,拿下济水南岸的重镇黄池,兵围大梁。
与此同时,齐国背信弃义,出济阳,兵围魏国的雍丘。
此时,大虞原本支援魏国的黄忠所部,因为魏国一心求和,而不得不退到了钜阳;韩国援军白亦非(郭嘉)所部也已经撤回了陈都;魏国境内只有魏国自己的军队苦守。魏国唯一的机动部队,竟然成了尉达、尉缭军团。
魏王只能一面命令尉达、尉缭所部赶紧返回大梁支援,一面向大虞、韩国、赵国求援,并允诺割让领土给这些国家,其中以向赵国求援最有诚意,竟然许诺将河北的飞地邺城等地割让给赵国。
邺城自从西门豹治理之后,就是一座雄城,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这次魏国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与之相比,许诺给大虞和韩国的好处就差了点意思,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邺城飞地魏国舍得送,但周围的核心区,哪里舍得送啊。
更何况,魏王也有点儿看不上大虞和韩国的实力,觉得他们加上魏国的魏武卒都不是秦国军队的对手,要想打败秦国,无疑得靠赵国大军。
无疑,魏王再次把路给走窄了。
而蒙骜却在多次攻打大梁无果后,在战争代行者的提示下,开始挖河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