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国伐燕的事的,这件事他记到了心里,他觉得大虞也可以用上。
大虞跨海作战的经验极其丰富,尤其擅长跨海攻击朝鲜、辽东,而这些地方,偏偏都没有啥海防,可以可劲儿的打。
如果赵、齐伐燕,大虞瀛洲的部队完全可以腾出手来趁机伐朝鲜,之后看看有没有机会进攻辽东。
虞、齐、赵、魏四国使者搅在了一起,这可让楚国、燕国的使者抓了瞎。
这两国的使者已经感觉出风向不太妙了。
燕国使者多少还镇定一点,他并不认为齐、赵两国会联合伐燕,毕竟赵国天天被秦国打,能够自保就很不错了;齐国现在还在跟楚国打,也不可能有那个经历两线作战。
但楚国的使者却敏锐的察觉到,这几個国家绝对要搞大事,极有可能对楚国不利。
楚国和大虞的战争已经两年多了,现在更是加入了齐国,春申君当了叛徒称王,结果楚国也没有剿灭,这绝对让这些国家看到了楚国的虚弱,更看到楚国无大将的事实。
楚国使者多次求见魏国使者,希望与魏国结盟或者让魏国保持中立,但魏国使者天天都在跟其他三国使者花天酒地,哪里有功夫理会楚国使者。
楚国使者虽然勉强与燕国使者见面,希望能够劝说燕国攻打齐国,以缓解楚国的压力,但是这种大事燕国的使者显然做不了主——就算做得了主,以燕国的孱弱战力……
呵呵。
楚国使者被逼无奈只能找韩国和秦国。
韩国作为东道主,是绝对的老好人,谈了不少,就是不入正题,不表明态度。但有时候不表明态度,也是一种态度。
楚国使者无奈去找秦国使者李斯。
李斯对虞、齐、魏、赵四国使者关系密切很是警惕,他敏锐的意识到,这可能又是一次合纵的开始。
秦国虽然想要伐楚,以此来与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