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兵作战(随军出征)的军师就该轮到我了吧!
建功立业,正在此时!
“打哪?”
董璜还是赞同出兵的,他看了看地图,觉得最好的出兵方向就是西京道,重点攻取辽国的西京(大同),至少将秦长城以内的地区掌控在手中,最好恢复汉代边界乃至占据整个阴山以南的地区,从而对辽和西夏形成战略优势。
如果不攻打西京道,那么就只能攻到中京道和东京道,但是想要攻打中京道得越过大山,对军队的补给是个巨大的挑战,且因为会把辽国截成两段,势必遭到辽国的拼死反击,反而得不偿失。
攻打东京道,则会直接进入辽金战区的中间,很可能促成两方联合,成为众矢之的。
综上,以董璜的战略眼光来看,显然是攻打西京道最符合大虞帝国的利益。
令董璜感到开心的是,这次贾诩、戏志才等人都跟董璜的看法一致。
经过众人商量补充,最终定下了分兵两路攻打辽国西京的策略。
两路人马中,主力北路军由高顺为主将、戏志才为军师、乐进、甘宁为副将,统帅高顺、甘宁军团十万董璜军精锐并十五万降卒、燕赵汉儿组成的仆从军,出居庸关,打下归化州(仅宣化、张家口附近)迂回攻打西京。
起辅助作用的南路,则由黄忠为主将,黄叙、杨阜、韩世忠、王渊等为副将,过雁门关拿下朔州,然后向东北方向进军围攻大同。
早在击败大宋后就一直在整军备战准备北伐的大虞军,很快完成了出征准备,迅速出兵。
很遗憾,这次董璜军并没有打辽军一个措手不及。
南京道失守之后,辽军已经加强了对居庸关、雁门关、榆关等方向的防御,以大将耿守忠驻军归化州,以西南面招讨使耶律佛顶将诸蕃部落兵五万驻军朔州、应州等桑干河沿线,提拔萧乙薛为西京留守,统帅皮室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