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大堰村大概有500户人家,200亩地的土豆产量大约在250吨左右,全部都被面粉厂收完。
不仅如此,面粉厂的负责人还表示如果一直都是这个价格卖给他们,他们还会一直来收,但前提条件能保证他们厂最低需求的产量。
因此,叶莺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村长王立军,并让他征求过村里的人意见。
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他可以出面去和面粉厂签一份相关的合作协议。
但是对于一毛五一公斤的价格,村民们都纷纷表示觉得自己吃亏了,基本都不太愿意再继续种土豆了。
叶莺知道后,想了两天,决定不要那五分钱的“差价”了。
反正这一波她赚了不少,秋收后就要回到县里了,所以她也不可能一直能拿的住着这五分钱的差价。
倒不如把价格提上来,尽可能促成大堰村和面粉厂的合作。
这合作机会也不是一次两次,一签下来就是长久的,对村民们来说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如果这村子里都没人种土豆了,然后再一窝蜂跟着去种别的作物,最后的下场肯定还是一模一样。
供过于求,自然也就不会卖的上价了。
因此,叶莺深思过后,主动找到王立军。
她把面粉厂涨到了2毛钱一公斤的价格告诉了他,让他再去和村民们宣导一次,看一看最终能有几户是同意的。.??m
王立军对这个事情是非常重视的,他是一村之长,自然对于村子里的发展是比较上心的。
所以这一次他亲自挨家挨户的跑。
最终有20户是答应下来了,其中就包括了那个说过再也不种土豆的大爷,以及李惠家。
叶莺一看名单,就知道他们是大型“真香”现场了。
2毛钱一公斤,虽然比之前那个老板收的价格便宜了,但是胜在稳定。
他们估计也是权衡过了利弊才答应的。
不过20户应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