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让主角在自杀或者无尽的痛苦中中结束,令人无法释怀。
这样的作品,自然没有什么人愿意为其买单。
但卢齐欧很喜欢,因为他能够理解其中的深意,那便是……人们所一直逃避着的真相。
人们习惯根据自己想要的结果去审判同一个现象,对同样的现象做出不同的解释,也即是,用善与恶的极端对立来判明,并不由分说的,只是图自己方便的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解决。
人们很自然的用着自己的道理去阐释一切现象,因此,人们下意识的不允许超越自己认知范围的现象发生。
但是,菲斯特却认为以善恶来区别人太过极端,无情。他希望那些被一刀切的人,也能有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他慈爱的揭示着这一点。
人们无法理解,只能看见恶心与憋屈,所以才去贬低,侮辱他的作品。
卢齐欧比谁都更能理解菲斯特的作品,所以,他才如此的憎恨,恐惧……以及怜悯菲斯特。
虽然卢齐欧很喜欢,私下用不同人的名义购买几百甚至几千本,但那终究是杯水车薪。
在那期间,菲斯特疯狂的写着书,甚至十天左右就能出书!他需要钱!
令卢齐欧惊讶的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菲斯特的作品其质量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变得更有深意和韵味!
即便是遭遇到这样悲惨的经历,也能将其变为养料,来让自己更进一步!
这就是天才吗?
卢齐欧对于菲斯特,感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恐惧感。
但奇怪的是,在那天之后,菲斯特作品中的角色,死亡的数量越来越少了。而且……犯下了罪孽的主角,最后释然的结局也越来越多了。
只有这一点让卢齐欧感到有些不满,明明犯下了罪孽,凭什么能够释然?就应该永远被罪孽折磨才对!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