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道理,对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少年来说,还是太复杂了。
姬宫面色有些阴沉,显然对张甚的话并不赞同,又不好发作,毕竟张甚乃两朝帝师,三朝元老。
想了想,姬宫沉吟道:“但朕真想启用一些德行之士,朝廷也需要一些有德之人来占据高位。”
张甚闻言,犹豫片刻后道:“老臣向陛下举荐一人,此人或可胜任礼部尚书或户部尚书一职,至于司空,臣请陛下三思而行。”
“何人?”姬宫闻言目光一亮,鸿儒书院乃天下儒家正统,也是他一直向往之地,能得张甚推荐,其人能力应当不俗。
“大儒李惜年。”张甚叹了口气道,相比于其他人,李惜年当年在朝中当过官,而且做得不错,之所以辞官归隐,也是看不惯朝堂风气又无力改变什么,此人有仁心,亦有手段,将他放在尚书的位置上,既可以为姬宫添一心腹,也可为朝廷加一能臣。
“朕听过此人。”姬宫点点头,当年李惜年辞官的事儿闹得很大,引起很多儒生效仿,李惜年的名声也是因此传开的,他将目光看向张甚:“那其他……”
“其他官位,陛下最好拿来笼络朝堂上官员,如今朝堂上站着的官员,每一个身后都站着无数人,有时候笼络一人,便是笼络一系,但何人可以笼络,何人要打压,陛下还需谨慎斟酌。”张甚提醒道。
天下功名境儒修不少,但适合出来做事的不多,很多都是借着朝廷踏入功名境之后便致仕还乡,不问世事,至于原因……张甚清楚,却也无法抨击什么。
姬宫虽然不甘,但张甚既然不愿再荐也只能暂时放下,点点头道:“朕明白了,多谢太傅教诲。”
看着姬宫的样子,张甚就知道他没把自己的话听进去,少年人初掌大权,总是雄心万丈,心比天高,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扭转乾坤,不吃几次亏,根本记不住教训,但身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