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的时候,才会有其他地方来赶集的卖货人或者是买货人。
一个月也就两三次,街道上人流涌动,人挨着人走,堵路了或者碰到人了,会有吵架骂仗的声音。
每逢大集,年糕儿跟她的小伙伴都会特别赶早,因为要是去的晚的话,就找不到位置了。
有些人好说话,跟对方商量一下还能腾点位置,有的人一点儿都不让,那只能找其他位置。
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家去的早一点,提前占好位置。
年糕儿找铺子这边摆摊,摊上啥都有,批发的货物都允许零卖,年糕儿这边的零食包卖的都少了,客人都挑铺子里有批发的货物买,他们都觉得搞批发的铺子里的东西,肯定比其他小店里的要便宜。
年糕儿也不着急,只要能卖货,人家买啥都行。
她这边的零食包跑的慢,其他人那边跑的快就行啊!
赵明明带着常娥,包括过来帮忙的鲁玉琴和年武都严阵以待。
根据以往的经验,今天来批发的人肯定比往常都多,有时候同时间能来三拨人,那得挨个接待,要不就乱套了。
赵明明跟年武分别帮人家绑货,常娥跟鲁玉琴就帮人结算,年糕儿负责零卖和收钱。
很快,年糕儿的望葵小包都塞的鼓囊囊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同志出现在年糕儿的小摊子跟前:“小孩儿,你家这山楂片咋卖啊?”
那女同志边说话边抬头看看忙忙碌碌的铺子,“你家生意怪好的,这一天得卖不少钱吧?”
年糕儿警惕:“搞批发的,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看着卖的多,赚的少啊。婶婶,你要买山楂片啊?买多少,我给你拿。”
女同志:“你家生意这么好,还少赚啊?”
年糕儿看着女同志哭穷:“那可不?批发就是这样,不赚钱跑个量,我赵明明哥哥和常娥姐姐天天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