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觉得有必要给你做一期纪录片。当然了,主动权在你。
“我的建议是你最好接下来,毕竟纪录片这玩意制作是以年为单位的,到时候明年你如果真拿到了诺贝尔和平奖,那这个纪录片也算是能载入史册了。”
在钱江看来,周易拿奖的概率真的很大,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
连命都给搭上了,要不是运气好那就真是一命呜呼了,这诺贝尔和平奖明年要不给他还能有天理?
民意摆在这里。
要不是今年已经过提名时间了,舆论今年就能把周易给捧上去。
抛开上世纪得奖的华裔大神不谈,你别管周易这个诺贝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诺贝尔,只要得奖,最起码他就是如假包换的第一个中国籍诺贝尔。
这就足够了。
以当今国内的情况,周易的这第一座诺贝尔奖足够让他把自己写进当代人文史里了。到时候周易活着就是活着的历史一份子,死了后指不定还能在未来的人文史参考资料当中里占据一行介绍。
毕竟,从0到1的突破,总是值得纪念的。
更别提他还是在零几年这个环境下做到的突破。
“……我无所谓,他们这么积极要做就做吧。”
对于钱江以及央视的积极,周易是真没太大感觉。
青史留名的诱惑力确实很大,但诺贝尔和平奖在他看来真没什么说服力。
等到10年被判了十一年的刘小波获和平奖了,这个奖在国内就彻底臭了。
这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当后来的莫岩拿了个诺贝尔文学奖后,不仅没有收获到他想象当中的清一色吹捧,反而引来了一大堆网友寻找他身上的蛛丝马迹。
是的,很多人包括官方口径,都认为莫岩是国内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可实际上在他之前,来自于帝都师范大学的文艺学博士刘小波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