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的包夹效果最大化了。
他们既限制了杜兰特的进攻,还让那个接杜兰特传球的人以不舒服的方式出手。
超音速的命中率快速下滑。
于飞在下面坐了五分钟。
就在杜兰特即将“爆胎”的时候,卡尔对他点头,示意他准备上场。
于飞将预防着凉的出场服扔到了椅子上,轻声说道:“从今天开始,我不希望听到有人说,kd是第二个我。”
“他从来都不是。”
杜兰特从未想过成为第二个于飞。
这是耐克的愿望,也是球迷的心愿。
但杜兰特就像其他被称为“某某第二”的新星一样,都想做的一个自己。
可是,杜兰特绝不想在这种情况下被否定。
然而,于飞已经看穿了。
从技术特点到身材来说,杜兰特应该是小球时代的答案。他的身材足以在小阵容里的打五号位,无限的投篮范围又可以让他在挡拆中的威胁持续放大。
理论上,杜兰特是一切战术体系的适配者。
但是,除了杜兰特投奔勇士的第一年,他从未证明自己是一个百搭的战术机器。
这是杜兰特身上最大的反直觉印象。
他拥有完成一切战术的天赋,但由于这份天赋过于伟大,使他在一对一的进攻中无人可挡。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他的篮球观念。
如果对杜兰特来说,得分是如此的容易,他为何要浪费体力去跑战术呢?
世界上最好的战术就应该是让队友拉开,让他到舒服的位置上一对一。
“哔!”
小奥战术犯规。
于飞看了杜兰特一眼,然后指了指场下。
杜兰特明白,他被换下了。
至于为什么要被换下,他也很清楚。
因为他“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