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拔地走到宋献中面前,认真地回答:
“陛下,是俘虏了三千零一十七人。”
这句话又改了台词,改得更精炼了。
宋献中表情若有所思,按照剧本念道:
“(主父偃)写得不准确,改过来!”
苏哲默默行礼,然后退下,继续回到书房看书。
这一段戏演完后,董文雪心中着急:
“坏了!伱随便改宋导的台词不是画蛇添足吗?你有那资格吗?彻底没戏了!”
但她没有想到,宋献中并不生气,反而好奇地问苏哲:
“你改了剧本?”
苏哲连忙说:“我没改剧本,只是在导演的框架下,加入我的角色理解。”
“仔细说说。”宋献中追问。
“比如剧本上讲,霍去病听到诏书错误时,立即指出错误,然后迫不及待地从书房中走出来,仔细说明,我知道导演想突出他的少年天才。”
苏哲先说明,自己看懂了这段戏的用意,否则连原意都看不懂,那还改个屁?!
董文雪听得惊呆了,还以为宋献中会生气,但看向他,却发现他不断点头。
苏哲也看到了,更加自信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但我认为,能听出诏书上数字错误,说明霍去病对数学很敏感,记忆力也很好,但这不足以让一个真正的天才骄傲。”
众人想起他刚才的表演,发现他指出有错后,就安静地继续看书,若不是汉武帝追问,甚至不打算解释哪里错了。
仔细品品,这才是天才正常的表现:
这么简单的错误,指出来就行了,还用认真解释吗?
苏哲侃侃而谈:
“但当汉武帝追问时,他站起身,从书本中的世界走出来,就会恢复侍中的身份,仪态从容,恭敬守礼。”
等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