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
佛陀口中仍然吟诵着古老的经文。
这些新闻穿越了数十万年的时空,传到了红日的耳朵里。
“一念三千之观念、一心三观之观法,皆纳于妙法莲华经五字;妙法莲华经五字,又纳于我等之一心矣”
佛陀口中吟诵着这句话。
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
可是实则击中了红日内心深处。
红日听了这句话,内心深处就像是惊涛骇浪一般。
被掀起了无上波澜。
这是佛陀本人对于道的理解。
一心是指所观之境的众生之心,三观是谓能观之智,亦即观察众生日常所起的一念心中,空、假、中三谛圆融相即而具足。
别教是先修空观,断见思惑,证空谛之理;次修假观,破尘沙惑,而知假谛无量法门;其后修中道观,断无明惑,而证中道之理。如此次第观察空、假、中三谛,故谓次第三观。
但是佛陀的道确实有些不同的。
佛陀的道是直接修行三观。
无修行时间之隔,证中道之理又无空间之隔,一境之上,三谛相即。
三观亦圆融于一心,故谓圆融三观。
于纵的修行过程,非但无空假中的次第;
于横,亦非空、假、中并列观察。
又观三谛即空、即假、即中,空、假、中即三谛,故亦称三一相即三观。
所观之境,到此为止便是一境三谛圆融,故于能观的三观。
若修一观则为同时修三观。
因此,于一念中同时把握空、假、中三观!
这就是佛陀所说的一心三观。
这个想法在几十万年之前都是十分新颖的。
即便是放到今天,多头自己对于道德想法也是超越了大部分人的。
甚至是那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