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真的。
只看这件事,他成功罢免了郑直斋,似乎是赢了崔祐甫。可他却觉得自己这次输了,输得一塌糊涂。
~~
出了丹凤门,身后巍峨的大明宫渐远。元载与崔祐甫难得并行,说了几句话。
“沽名钓誉。”
元载讥嘲了一声道:“崔中丞为了自己的名气,破坏西北战局,后果你担得起吗?”
崔祐甫道:“这是风骨,卑鄙之人自然不会懂。”
“我与你谈国家大事,你出言羞辱于我,这便是你们七家十姓、名门望族的风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崔祐甫道,“我为社稷安定深谋远虑,所作所为,你不能理解,错不在你。埳井之蛙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安知东海之大。”
元载冷笑,道:“国事便败在你等兼并田亩者之手,深谋远虑?我为社稷做实务,功在千秋万古,岂是你等庇护于父祖之门荫之下的小儿可比的。”
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越对话越失涵养,干脆各自冷哼一声,掉头而去。
~~
邠州。
天还未出伏,艳阳高照,照在黄土之上,官道上扬起的尘土像是带着逼人的暑气。
道路两边的麦子快要成熟,随处可见有士卒们赤着上身在麦地里抢收。这是郭子仪坐镇西陲,实施军屯的结果。
吐蕃大军将至,到处都弥漫着紧张感。
忽然,马蹄声从远处袭卷而来,十余骑士哈哈大笑着奔过,与此同时也有尖叫声与哭声传来。
有收麦的士卒抬起头看去,见那些骑士的马背上或横放着一些女子,或挂着一袋袋干粮。
“啖狗肠,他们好生潇洒,倒留阿爷在此割麦。”
“那些是谁的兵?郭元帅来了以来,军中许久没见到有人敢犯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