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是郭子仪。
郭子仪因有“同平章事”之衔,说是虚职,但还真有资格到政事堂来参与议事,同样的还有李光弼。
而且他战功卓著、手握兵权,一旦真参与国事,话语权反而还更重些。
“哈哈哈,我是武夫,本不该来多嘴。”
郭子仪显得很豪爽,蒲扇大的手掌挥了挥,示意大家坐下说。
“不要多久,又得防秋,我很快得赶回泾原,本不该管朝堂之事。但近来难得有话想说,见猎心喜,见猎心喜。”
这成语用得不好,这里都是宰相,又有哪个是郭子仪的猎物?
但颜真卿还是问道:“郭公想说何事?”
“便是它。”郭子仪手一指,径直指向三人面前的文书,道:“朝廷既施了良策,日见成效,谏言之人立了大功,区区一个御史中丞之职,诸公何必吝啬啊?”
陈希烈一听就知道,这是薛白想安插杜有邻拜相不成,遂把郭子仪请出来了。
杀鸡用牛刀,他无话可说。
毕竟他已尽力了,请出了韦见素。
何况郭子仪马上就要返回泾原,不再参与政务,往后还是他与韦见素一起压制颜真卿。
“也好。”陈希烈道,“郭公如此说了,我附议。”
韦见素、颜真卿也都同意,此事遂定下了。
然而,郭子仪想插手的竟不止这一桩政务,四下一看,又道:“国事如此繁杂,只有三个宰相,太过辛劳了啊。”
他显然是被薛白安排过来的,算是把同平章事的虚衔发挥到极致了。
陈希烈就不可能答应在这么短时间内让郭子仪再提议让人拜相,当即给了韦见素一个眼神。
颜真卿却问道:“不知郭公有何高见?”
郭子仪郎笑道:“我引荐几个能臣,为诸君分忧,如何?”
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