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庶,可天下人就会认为永王是有割据之心,先失了大义名份。
而朝廷中不乏有名将良臣,假以时日李琮反应过来,委任大将来讨伐,李璘必然不是对手。
必须要快,第一时间进入长安,斩窦文扬,请李琮让位,则大唐的名将良臣们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这两个战略之间,差距极大。
李璘麾下,唯有季广琛在陇右打过仗,遂十分倚重于他,采纳了他的意见,挥师北上清君侧。
江陵离长安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过了山南东道,穿过武关道,也就到了蓝田。有些像是当年刘邦先入关中的路线。
李璘有节制山南东道之权,一路兵锋所向,无人能拦。
一直过了邓州,崔圆才领着大军赶来抵挡。
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厮杀。
……
这一战对于李琮极为重要,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亲自选派主将,也是他掌权之后打的第一场仗。
只有打赢了,他才能摆脱世人总认为他是依靠薛白才登上皇位的“弱主”印象。
因此,当崔圆向他讨要大量的兵马、军费时,李琮只是做了片刻犹豫,还是答应了。
他委派了身边一个亲近宦官王守诚作为崔圆的监军,要求王守诚及时向他禀报战况。需做到一日一报,甚至一日两报。
王守诚也很幸运,自大军出征以来就给了李琮很多的好消息。
崔圆虽带着了长安许多禁军以及关中的一部分守军,但相比李璘,兵力还是不足,因此当他驻扎在商州之后,拿出大量的军费招募勇士。
然后他赏赐将士,使得将士人人振奋,士气高昂。
当王守诚把这些情报递上来,窦文扬就与李琮商议,认为应该下旨命崔圆尽快南下。
原因很多,一是尽早地平定永王之乱,减少圣人威望的损失;二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