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冉。”李隆基道:“朕记得,朕离京前,你还只是军器监主簿,如何一跃为五品郎官?谁任命你的。”
“臣……”
皇甫冉没想到圣人竟然能记得他一个小小官员的名字、官职,大为惊诧,须知长安城中大小官员有近三千人。
李隆基将皇甫冉的惊讶看在眼里,微微一哂,心中略微得意。
他一向喜欢用各种手段来震慑人心,让臣民们以为他无所不知,进而心生怖畏。
“你阿翁是淑妃的兄弟,你因三庶人案而怨朕,是吗?”
李隆基这里说的淑妃,指的其实是皇甫德仪,因皇甫德仪的儿子鄂王李瑶便是三庶人之一,旁人早已不敢这么叫了。
换作平时,听圣人这般问,一般人肯定要回答“不敢”的,但,皇甫冉想了想,却是答道:“鄂王是冤枉的。”
“冤枉?”李隆基一讶,以不容置喙的语气喝道:“你知他是冤枉的?他谋逆时你才多大!”
皇甫冉道:“可圣人心里知道,冤杀了他们。”
“你好大的胆子!”
“禀圣人,如今北平王守在长安,臣前来拜见圣人,我与他皆是三庶人案的遗孤。我们愿意一起,为过去的错误弥补。”
李隆基听得大怒,冷着脸道:“朕唯一的错误便是没更早看到那小兔崽子的狼子野心。”
皇甫冉道:“北平王说,当年他平定南诏,因其地桀骜不驯,他遂留一支兵力镇守,若圣人在蜀郡护卫不足,可北上护驾……”
“威胁朕。”
“臣并不认同他这些话。”皇甫冉道:“臣此番来,为的是圣人。”
他从面圣伊始就表现得很直率,甚至是忤逆。可此时话风一转,却显得十分诚挚,塑造了一个说话耿直但还算忠诚的形象。
“臣之所以答应出使,并非是想为殿下立所谓的从龙之功,而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