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是担心有胡逆的细作。封常清遂出面,才让他的士卒进了城。
“节帅。”
赶上前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高大沉毅,面容黝黑,竟是当年那文质彬彬的进士岑参。
岑参如今已是北庭节度判官,正是在封常清麾下,与之十分相熟,带着莞尔之意,道:“节帅走得好快,李将军还未到武威,节帅已到灵武了。”
“有甚快的。”封常清指了指自己的跛脚,马上问起他最关心的问题道:“大军回师的路上,可有抢掳百姓?”
他是节度使里少有的出身贫贱之人,最是知晓百姓不易,分外关心军纪问题。
“节帅放心,你一离开,李将军就割臂与诸将约定,大军过处,秋毫不犯。”
“那就好,随我去劝进吧。”
“劝进?”岑参大为讶然。
封常清点点头,抬头看看天色,喃喃道:“变天了啊。”
他将在灵武听说的诸事说了。
岑参听过,思忖了好一会,压低了声音道:“节帅,我在路上听说了一些消息。圣人已回了长安,并遣陈希烈为使,至朔方传旨……”
消息一出,封常清很是诧异、不解,自语道:“这是如何回事?”
二人谈论了一会儿,杜鸿渐从城中赶来。
“封节帅,怎还在此?今日劝进务必说服殿下,快过去吧。”
~~
“殿下,消息只怕是封锁不住。从长安来的不仅有使节,还有散布消息的细作。”
李辅国俯着身,附耳对李亨嘀咕道:“今日,封常清放了一批人进城,恐怕是,已经知晓了。”
“我若登基,李琮一定会指责我篡位,伱说,天下几人信他?”李亨问出了他目前最大的顾虑。
李辅国脸色为难,迟疑了一会,道:“奴婢实话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