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底气在何处?
应该不止在于顾全了李隆基的面子与心意。
于是,等薛白转回家中,拿出南诏的地图来看,思忖了许久,到最后,青岚端上火烛放在地图上方,照亮了南诏西北方向,薛白忽然恍然大悟。
之前小勃律国也是叛唐归吐蕃,倚仗的是离大唐远而吐蕃会保护它,李隆基忍不了,于是高仙芝千里奔袭。这次李隆基同样忍不了,但要打南诏,必须考虑吐蕃。
如果唐军攻到太和城,而吐蕃出兵支援南诏,这一仗必然艰难。
既然吐蕃大臣梅色想要除掉尺带珠丹政变,唐军更好的办法该是暂时隐忍,等到吐蕃生变,一举攻下南诏。
故而,哥舒翰还能心态沉稳,李林甫还很有底气,因他们已有把握能够说服李隆基。
这设想其实很好。
就像李林甫认为用胡人镇守边关,设想也不错,几个边镇都能看到效果;也像李林甫命张虔陀打压南诏,筑城收质,设想也不错。
李林甫做事,从来都是输在心胸狭窄,手底下忠心可用、文武双全的人才不多,不是胡人就是庸才。
“只需给张垍出一个更好的主意。”薛白思忖着,心道:“激化吐蕃内讧、离间吐蕃与南诏、更迅捷地平定南诏……”
想到这里,他看了看天色,不管暮鼓将近,当即骑马赶去宁亲公主府,望与张垍更早地商定出一个济时之策。
他认为事已快要成了,至少他们很快就能拉拢哥舒翰。
才到公主府,却正见张垍匆匆而出。
“驸马。”
张垍回过头来,眼神中带着些喜色。
薛白策马上前,问道:“驸马这是?”
“入宫。”张垍低声道:“事快要成了,哥舒翰与杂胡在宫中发生了口角。”
“如此……”
“待我拜相,必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