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坊旁边的管事学堂年前已经全部修建完成了,开校前的准备也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
招生的消息也早已经散了出去。
宋玉善回去的时候,正是开始招生的时候。
管事学堂的学费不高,甚至学费先赊着,等学成后,在宋家的产业工作,挣到钱了再还也行。
除此之外还有奖学金。
对那些那些没钱供孩子读书考学的人家来说,管事学堂简直是跟白捡的差不多。
至于进校开始,就得跟宋家签契,毕业后至少要为宋家工作十年这一点,也根本不是什么缺点。
这不就跟包分配工作差不多吗?
谁不知道宋家书坊的待遇好,而且听说宋家小姐去郡城发展的也不错,到时候孩子们学成了,说不定也能走出这个小县城,大有作为呢!
什么?男女同堂读书?
坏的反正是女孩儿的名声,男孩儿有什么关系?
把家里养不活的女孩儿送来报个名,万一考上了呢?
不仅不愁吃穿,学费还可以让她以后自己还,万一和宋静娘一样有出息了,说不定还能补贴家里呢!
实在没出息,再拎回家嫁人,嫁远一些,也就不担心名声问题了。
所以管事学堂的招生空前火爆,不仅扶水县的适龄男孩来了,女孩也来了不少。
出乎了宋玉善的预料。
知道了这些父母心里的小九九,宋玉善既生气又无奈。
现在这个世道就是这样。
看着那些眼带迷茫的孩子,宋玉善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来报名的孩子,在家里的处境确实很不好的,宋玉善都做主留了下来。
不过不是按学堂原本预计的招生福利算,毕竟原本的学堂学生,得家里和本人都品性都过关才行,毕竟未来,学生成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