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卸下来一部分设备。
负责接收在码头接收设备的,也是一名天工书院的毕业生,他的名字叫做李东兴。
“总督大人。”
李东兴正在清点货物,看着这些稀奇古怪的装置,张琏好奇的问道:
“这是什么东西?”
“回总督大人的话,这些都是制造水泥的设备,都是在东南制造好拆下来,然后分批送来的。”
“水泥?”
张琏想起来这是东南时下报纸上讨论最多的东西,因为是目前东南最需求的材料。
早期投入开办水泥工坊的人都赚了大钱,如今在东南,无论是铺路造桥,还是建设房屋,都需要这种材料。
张琏也对这种材料非常好奇,他问道:
“为什么不直接从东南将水泥运过来?还要把设备送到这里来建厂来制造水泥?”
李东兴笑着说道:“总督大人,水泥这东西很容易受潮,在海上运输一旦吸水受潮就不能用了。而且水泥这个东西需求很大,一步到位建厂反而更划算。”
“而且咱们南洋的火山很多,火山灰是最好的水泥原料。”
张琏也没想到,在东南大为紧俏的水泥,竟然是火山灰制造的。
李东兴继续说道:“南洋的资源实在是太好了,硫磺,硝石,属下已经派人勘探了好几个矿脉,而且都是富矿,只要开采出来就是很大的一笔收入。”
张琏大喜,他当然知道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当年他造反,一方面是明廷盘剥的太厉害了,另外一方面也是实在过不去下去了。
他是闽南地区的人,明廷禁海,而福建又没有多少田,最后只能造反。
而来南洋之前,张琏也返回过家乡一次。
如今家乡到处都是工坊,临海的地方也建造了小码头,整个县城都非常的热闹,家家户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