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身上抹不去的污点,他叹息一声说道:“胡汝贞此乃权变之术,由他主持抗倭,总要比让他其他人来主持好吧?”
众人沉默了,如今论对倭寇情况了解,确实胡宗宪是第一。
而胡宗宪自从接受了抗倭主导权之后,也一直在征辟本地熟悉倭情的士子协助他抗倭,还听从了浙江当地的意见不再调集客兵入浙,而是改让俞大猷戚继光在本地募兵。
这些举动也让浙江读书人对他改观了一些,徐渭和胡宗宪本来就有故交,在胡宗宪的邀请之下,徐渭前段时间答应胡宗宪做他的幕僚。
徐渭说道:“抗倭乃是吾的大愿,谁能抗倭我徐渭就支持谁,我已经答应入幕协助胡汝贞赞画抗倭,大家就不要再劝了。”
众人沉默下来,胡宗宪举起抗倭大旗,众人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浙江也是倭寇祸害最严重的地区,这两年几场大乱都发生在浙江,浙江读书人对倭寇也是最痛恨的。
徐渭对诸大绶说道:“这次祭孔典礼之后,端甫兄就要入京赶考了,祝愿这次端甫兄能够高中头榜!”
众人纷纷附和,诸大绶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不求名列头榜,只求不要名落孙山啊。”
众人也沉默了下来,科举考试的残酷就在于此,即使是诸大绶这种二十一岁就中举的天才,在科举这个天才的厮杀场上也连续几年都不中。
徐渭更是干脆连举人都考不上。
这个话题有些僵,陈鹤说道:“这些日子要在衢州书院讲学,诸位兄台还是尽快将题目定下来,好让齐聚衢州的士子早做准备啊。”
衢州书院的“讲学”,实际上就是辩论,而且历来的传统一直都是紧贴时政的,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个所为的讲学其实就是一省的读书人聚集在一起“键政”。
不过对于读书人来说,键政倒也不是完全的浪费时间,因为殿试的题目是要答策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