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量的水,所以,随口就叫水泥路了。
六王爷倒也没说啥。
六王爷不但骑着马来回走了好几圈。还坐着马车又走了几个来回,最后索性背着手跟着大家伙一起在马路上遛弯。
六王爷心里想,宣晖帝还没看到这样的马路。只听楚太宰说就动了心,这要是看到的话,是不是要将整个太康朝都修成这样的路?
说起来真都是这样的路,不管是对朝廷还是对百姓都是大好事。
人们出行方便了,来往商旅缩短了时间。
就样的路面,不但马车跑得快还节省。
但是六王爷还想到了一点,有了这样的路,假如打起仗来,往前方运送粮草,可是真快。
这么一想,那还有个弊端。
如果真打起来,敌人可比以前跑得快了。
可真要担心这个,干脆现在的路都不要弄,直接毁了才好。
六王爷转悠完了,觉得比京城的青石板还好。
于是,就跟池县令交代了,这一次他不单是考察,皇帝还给了他特权,就是觉得可行,可以筹建了。
先修从京城到阳水县城的官道。
至于叶风,宣晖帝口谕,协助六王爷以及工部修路。
这时候也没人管修路和种红薯是否有联系了。
这件事,肯定少不了叶风的。
不过主要还是红薯的种植和推广。
需要他帮忙的时候,叶风是一定要在的。
这件事其实简单,等先期一段路修成了,那么接下来,叶风就不用再掺和了。
六王爷急于想要将坚硬平坦好像自家厅堂地面的水泥路修出来。
这些人似乎比对种红薯还要上心。
毕竟,红薯要几个月,而官道,却是七天就可以走马车了。
池县令这边跟着协调,叶风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