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便软和了下来,主要围绕着纳贡上俸、海路贸易、主国对附属国的掌控程度展开讨论,基本上是按照十年前逊帝未退位时期的条件在谈,倭人向来审时度势,面对「谈不拢就打的主旋律」,基本上同样的屁不敢连放两次。
主要的节奏是,大魏提出要求,「五年上贡一次,需有国库百中取一的金额。」
倭国先哭着推辞:「不好吧?本来我们就是个小地方,还给这么多东西?呜呜呜,要穷死了呢!」
大魏眼风一扫。
倭国:「那好吧。爸爸酱,我一定奉上我们最漂亮的樱花。」
然后再谈,大魏:「海路贸易,顺流全年都开,逆流只开三个月,行就点头上链接。」
顺流指大魏到倭国,逆流指倭国到大魏。
倭国照例开哭:「虽不求一视同仁,但好歹也一半一半吧?」
大魏嘴角一撇。
倭国:「那好吧。但货船的重量也要规定一样噢!」
倭国有心理准备,大魏目前看来也不太过分,和谈的进展便很快,到第三天上午,名为《堪合贸易协定》的认爹合同已经快要拍板敲定了。
显金吃惊:虽然她没经历过这么高规格的国事合作,但三天不到就搞定,会不会时间太短了?
说好的十天福建公差之行,咋个这么早就搞完了?
难道朝廷命官也在赶进度,为了早点去吃福鼎肉片?
内阁辅臣高士奇卷起文书,不经意间看了右侧一眼。
右侧坐着乔徽。
乔徽开口,「再加一条,海上作乱的倭寇,必剿尽。」
倭国一直将倭国与倭寇分得很开,声称:海上烧杀抢掠的海盗其实是倭寇,里面不仅有倭人中落魄的武士或杀红眼的渔民,更多的是波斯人、爪洼人、琉球人...甚至还有铤而走险的大魏人。
实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