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邹元标一样,不信林泰来能在学术上能敌得过自己,这就是大学者的自信。
如果林泰来一个十八岁武生都能超越自己,那自己读书三十年都是假的?
至于上回在无锡那次,是自己一时猝不及防被偷袭,而且林泰来还拿着老师张幼于的心得。
后来经过打听,在五经中,那张幼于专精的是易经,不可能再有什么春秋经心得了。
如果今天能刁难住林泰来,也算是破解了“辩经辩不过”的流言蜚语!
顾宪成想着自己的心事,同时就听到林泰来毫不犹豫的答道:“在下自然也解出了春秋经的大旨!”
然后林泰来又又又用扫帚指向顾宪成,“顾先生有句话说得对,圣人著春秋,其中大旨确实在首篇,算是开宗明义。
但是却不料顾先生一直看到第四句,才解出了春秋经的大旨,学术不过如此啊。”
春秋经的第四句就是“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刚才顾宪成围绕第一个“天”字做文章,解出了春秋大旨,堪称精妙,不然也不会引发在场士子的关注。
李三才又问:“批评别人都行,自己身体力行却最难,怎么就不过如此?难道你还能有更精妙的解法?”
林泰来“哈哈”大笑道:“若想明白春秋大义,根本不用等到第四句,春秋经的第一句就行!”
读过春秋的人立刻就回忆起来,《春秋》的第一句话是“春王正月”。要说这句话的意思,那就是一个表明时间段的文字,能包含什么大旨?
林泰来拄着扫帚,学着顾宪成的说话方式,开口道:“春王正月这句里要看的,就是一个王字!
王正月,强调的就是时历由周文王来制定,这就是圣人所说的礼。
圣人又云,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及圣人著《春秋》,开篇第一句话却用了一个王字,然后加在了